刘伯温口头禅
刘基(1311年7-1375年),字伯温,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因此也被成为刘青田。
1.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语出明·刘基《卖柑者言》。外表如金玉般美丽,而内里却是一些破败的棉花。形容表里不一,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这与俚语“绣花枕头一包草”异曲同工。
2.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语出明·刘基《百战奇略·赏战》。给与重赏,一定会有勇敢的人站出来、这句话是指给与士兵奖赏,士兵便会能够不惧生死,奋勇杀敌。
3.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语出明·刘基《玉涧和尚西湖图歌》。长江以南的风景与众不同,杭州的西湖举世无双。
4. 可望不可即。
语出明·刘基《登卧虎山写怀二十八韵》。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
5.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1. 天下无事,不可废武。
出自明刘基百战奇略。天下太平时,也不可废弃武备。这是大明名臣刘基的一句名言,此句话道出了武备的重要性,对于执政者来说,不可不为之诫鉴。
2. 德不广不能使网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出自明刘基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品德不够高尚,就不能吸引聚集众人;度量不够宏大,就无法让手下人感到安稳。
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2、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3、古来英雄士,俱已归山阿。4、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5、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6、能盈而不能谦者,虽成必隳;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
7、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8、一目之人可使视准,五毒之石可使溃疡。9、三军一心,剑阁可以攻拔;四马齐足,孟门可以长驱。10、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
刘伯温的军事谋略
刘伯温初见朱元璋,献上的见面礼是关乎治本安邦、用兵先后的十八策和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他为朱元璋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决策是:先灭陈友谅,后定张士诚,然后分兵北向中原,统一宇内。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初朱元璋正面对江南两大军事集团—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威胁,是刘伯温独具慧识,力排众议,力促朱元璋定下了“先西(陈友谅)后东(张士诚)”的征讨之计。
刘伯温百战奇谋原文
《百战奇谋》由刘伯温军师提出他个人对兵法的想法,总括为卷十、一百招。以下为分法。
卷一: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
卷二: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
卷三: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
卷四: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後战
卷五: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
卷六:死战.生战.饥战.饱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
卷七: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
卷八:分战.合战.怒战.气战.逐战.归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
卷九: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虽战.易战.离战.饵战
刘伯温算圣人吗
刘伯温不算是圣人,但他与之前历史上的姜尚(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一样,都是智囊人物,他们高超的智慧一直另后世敬仰。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从这一名句,以及姜尚、张良的故事当中,人们知道他们几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智囊,民间传说中,他们都是智慧的化身。
刘伯温,就是刘基,原中学课本中《卖柑者言》,就是他的一篇小文章。刘基在元朝末年即为元朝官吏,他用《卖柑者言》讽刺元朝腐败官员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著有《诚义伯文公集》。
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通过“石人一只眼,掀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首先发动黄河民工起义。之后,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刘基刘伯温加入了朱元璋义军队伍,并与朱升、宋濂等人,一起辅助朱元璋先后打败张士诚、陈友谅,从诸多义军中胜出,并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刘伯温因足智多谋,民间传说中成为了神仙一级的智慧人物。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代的开国功丞,博通经史,精通兵法,精晓天文,辅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力保大明安定。被后世人们誉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誉。先知先觉,料世如神的传奇人物。他不是什幺圣人,只不过智慧过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过不忘,能背出来的本事,施德政,得民心的治国思想核心,实践了他一身亲民为表率。依法治国,打破了人治的统治,法律走向了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谢邀!刘伯温不能算圣人,仅可与张良诸葛亮等并列;做为圣人要有经典论述著作泽被后世,精神永传;这些刘伯温不具备,虽然帮助建立明朝立下丰功伟业,也成为智慧化身,但距圣人之称还差距不小……。拙见。
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大臣,他辅助朱元璋称帝,后来的百姓也把他传神了,也出来了很多关于刘伯温的小曲故。在古代百姓对刘伯温的评级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道前后五百年的事情。传说在当时很多的人都说刘伯温是诸葛亮的转世,但是那个时候的刘伯温看见百姓把他和诸葛亮做比较十分的不开心说了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给朱元璋的四个忠告
刘伯温从小就跟着他的老爸学习写字读书,他非常聪明,在12岁的时候竟然就考上了秀才。他看书时非常快,简直就是一目十行的速度,而且他在邻居心中的形象就是捧着书的学霸。
做了秀才之后,刘伯温又考上了进士,并在当地讨了一个小官来做;他觉得这太委屈自己的才能了,于是他就去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当时正处在造反的阶段,他看到刘伯温很有才,就说服他加入自己。

刘伯温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他觉得朱元璋正在做篡权的事,他不想参与官场的斗争;可当时的事态简直太混乱了,他看到百姓们都生活的不平静,于是就想给老百姓谋福利;就这样,他跟了朱元璋。
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大臣,于是就把手里的很多权力都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国家。刘伯温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得到大权之后,刘伯温就开始帮助他治理国家,并且做的很好。
可刘伯温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他在算命方面也很有才华,特别是算一个国家的命运。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他当然希望明朝能够永远发展下去,于是他就去问刘伯温明朝以后的走向。

刘伯温就告诉朱元璋四个字:遇顺即止。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这四个字里蕴含着明朝将来的发展走向,可朱元璋看了竟然笑一笑,没有理会。之后,他又去问身边的太监,太监告诉他能存在308年。
朱元璋一听他的国家能存在这么多年,非常高兴,于是就赐了太监很多钱。可是明朝是在1368年创立的,一直到1644年就灭亡了,也就存在了276年。

刘伯温的好词好句
1、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2、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3、持心如衡,以理为平。
4、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6、自是行人行不得,莫教空恨鹧鸪啼。
7、落日下前峰,轻烟生远林。 家有悍妇良友不至,国有妒臣贤士不留。
8、江海不与坂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斗其声。